法律常识

您的位置:主页 > 新闻 >

农民坚持绘画半个多世纪 多次获得国际大奖

2019-04-08 18:31 人气:

  东南网4月8日讯 (本网记者 记者 夏菁 颜财斌 李奇 文/图)翔安农民画起源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民俗活动、农民生活为创作源泉,其贴近生活的表现形式、质朴清新的创作风格深受群众的喜爱。弄车鼓、唱南音、田间农作、采茶摘果……多彩多样的翔安农民画成为厦门民间绘画的一大亮点,也入选了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近年来,翔安农民画不断思变,逐渐由纸质向其他载体发展,更进一步挖掘乡土文化潜力,以期让翔安农民画走得更远,品牌更响。
 
  坚持 创作农民画半个多世纪
 
  翔安农民画省级传承人梁金城今年80岁,坚持绘画超过半个世纪。谈起自己坚持了几十年的农民画创作,梁老笑呵呵地说,他从8岁就开始画画,“活到老,画到老,我会一直坚持画下去,这是我一生最大的快乐”。
 
  走进梁金城家里,墙上挂满了画,桌上铺满了画,床上也堆满了画,这些画和一些农具、日常用品堆放在一起。局促的房间、简陋的桌子,在这里,他每天得空都会画上一阵。
 
  几十年来,他创作了一大批反映家乡巨变、农民美好生活的农民画,多幅作品入选全国各类美术展览并获奖。
 
  “我的画和音乐一样,是有谱的,也带有感情。”梁金城一边比画,一边兴奋地介绍着自己的一些画作。
 
  在他看来,创作要接地气,要把农民最原生态的生活描绘出来,要画老百姓喜欢的内容。他在1959年创作的《祝寿图》内容真实淳朴、画面亲切生动,曾画了100多幅送给群众,十分受欢迎。
 
  2000年,他还尝试将农民画与漆线雕结合起来,赋予农民画更多的表现形式。在他的房间里,就摆放着《山间田作》等多幅农民画漆线雕作品。
 
  时代在更迭,他的创作题材也不再局限于田间地头,而是更具时代感。最近,梁金城正在创作名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画作,用他的一支画笔绘时代英雄,颂美好生活。
 
  传承 民间文化生命的延续
 
  在传承方面,梁金城不遗余力。
 
  在翔安,他是不少农民画家的老师。有趣的是,他出个门,有不少孩子喊他“爷爷”。原来,这几年有许多人向他学画画,都亲昵地称呼他“爷爷”或“伯公”。在学生的眼里,梁金城就像家人一样可敬、可亲。
 
  “传承就是生命力,没有传下去就断了。”梁金城拿出一叠纸,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这几十年来他所教过的学生,其中最小的才6岁,最大的有80多岁,这些人来自翔安、同安各村镇,甚至远至莆田、惠安等地。“这还不是全部,算下来有1000多人。”
 
  翔安蔡厝吟兜村的叶自达13岁起就跟着梁金城学画画。2010年,他在第五届全国书画大赛中荣获儿童组农民画作品金奖,随后,在国际少年儿童书画大赛上也曾获得两次金奖。
 
  “我喜欢农民画,觉得农民画贴近生活。”叶自达表示,如今他学习的建筑专业也有素描等课业,在课余时间他也仍会动笔创作一些农民画。
 
  翔安茂林村居民蔡丽云也是农民画的爱好者之一,她在自己的家挂满了农民画,把自己的二楼大厅打造成了“梁金城书画院文化园”。她希望,这能成为农民画创作交流的地方,让更多人了解、爱上农民画。
 
  梁金城桃李满天下,他却从来没有收过一分学费,还为学生提供画纸、画笔、铅笔等学习工具。“我一直记得,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时候生活条件不好,但是泉州的画家吴茂全和福建师范大学的谢老师还经常来看我,指导学习画画,还送我纸张和颜料。”回忆起自己当年学习时受到的帮助,梁金城有些哽咽地说,过去困难的时候,送纸和颜料比送粮食还珍贵。
 
  受此触动,他对学生也是如此,不仅传授画画的技艺,还以身教传授做人的道理。
 
  创新 将农民画与 文创产业结合
 
  “2012年我们开始尝试推动农民画由纸质向其他载体发展,为现在翔安农民画的材质转换和提升打下伏笔。”翔安区文化馆馆长潘志坚表示,随着2016年底福建省艺术馆的大力推进和扶持农民漆画的发展,翔安农民漆画开始大面积推广。
 
  作为一种新的载体,大漆独特的艺术语言为翔安农民画提供了更丰富的表现形式,其艺术价值也得到了提升。2年多来,30余位农民画作者创作了漆画作品150余幅。除了将农民画与漆艺相融合,翔安农民画区级传承人刘丽萍还将农民画“搬”上脱胎漆器,把美丽乡村画到了器皿上。
 
  如今,翔安农民漆画已成为厦门备受瞩目的民间艺术之一。今年1月18日,第五届全国漆画作品展开幕,翔安区又有三幅农民漆画作品入选,这也是全国农民漆画首次进入中国美协主办的漆画展。
 
  “我们也积极地把农民画与文创产业相结合。”潘志坚表示,为推动农民画作本身的艺术品市场化,特别制作了印有农民画的布包、一次性纸杯、T恤衫等产品,为农民画开发衍生品做示范。同时,组织参加文博会和书画艺术博览会,引导农民画艺术家自主创业,在保证农民画原生态的艺术价值的前提下,为农民画的作者带来一定的经济收入,从而促进翔安农民画能够比较稳定、持续地发展。
 
  未来,翔安区计划以一些具有良好基础的村居为单位,培育本地特色文化品牌。“像马巷镇亭洋村,它这个地方不是很大,但是从事农民画创作的作者就有四五个,而且成绩都比较突出。”潘志坚表示,未来将继续以文化共建的形式,建设一批基层文化活动示范点,希望通过这种形式,推动农民画发展,从而带动整个区文化品牌的提升。
 
  编后
 
  时代在变化,翔安农民画的发展也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当地政府在引导和扶持农民画方面煞费苦心,除了保留传统文化和艺术创作的本色外,也在努力探索更为多样的传承形式。
 
  如今,农民画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农民画的表现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尤其是在开始走向产业化发展的今天,创作者如何既不落后于时代,又能保持本心,让农民画不丧失其特质,继续将这份民间艺术完整地流传下去,是值得各方思考的问题。
 

责任编辑:海竹






私侦网是中国侦探领域内容最丰富的网站,为侦探爱好者提供丰富准确的行业联盟资讯、调查技巧、取证设备等专业资料。
本站所有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企业负责,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也不承担您因此而发生或交易致使的任何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