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 (记者 汪佳莹): 李深的微信响了,来自于一个他不太熟悉的头像。“你们还招人不?”对方开门见山,李深这才回想起来,白天他曾在朋友圈里发过一条招聘信息,也终于反应过来,这个“熟悉的陌生人”是他很久没有联系的前同事张婧。作为创业公司的部门经理,眼下,李深的手底下确实有一个职位的空缺。
“招呢。”李深回复道,“我我我,我说真的,我正在跟公司谈离职呢。”张婧很快有了回应。
张婧的话让李深有些意外,没记错的话,早年两人共事了一段时间后,张婧就跳槽去了BAT,这么多年稳扎稳打也一直没有离开。李深想不出张婧为什么要离职,作为行业的领头羊,BAT的福利待遇自然不必说,就算是熬年限,也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哪像自己这种创业公司,看着大小有个“title”,但说不定哪天就黄了。
氛围不太好、干起活来累心,张婧解答着李深心中的疑惑,看来干得不开心,正常离职也能理解,“但是......”李深刚打出两个字,张婧紧接着说:“而且年纪大,公司要裁的。”李深不禁联想到从年初开始BAT陆续裁员的风波。可是互联网行业的高峰期俨然已经过去,离开大公司并非就能找到更好的去处。李深深知创业的艰难,作为同事也是朋友,他仍然极力劝说张婧留在BAT,毕竟出来容易回去难,“抱大腿”也许是当下最好的选择。
“回不去了,留不下,现在都是95后。”张婧斩钉截铁地说。
(图片来源于网络)
83年的张婧跟“95后”相比确实是“太老了”。据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全球互联网公司员工平均年龄普遍较低。2018年苹果员工的平均年龄是31岁,谷歌30岁,Facebook29岁。而在国内,腾讯、华为的员工平均年龄都在28岁左右。
釜水将沸,游鱼未知。想到之前掀起的一波“996工作制”的讨论热潮,如同是在为大公司的“人员优化”做了一次预警。张婧此刻的未雨绸缪不再是杞人忧天,不管公司接踵而来的变化是不是变相裁员,与其狼狈离职不如提早准备。
大数据的反馈同样拨弄着每一个职场人的敏感神经。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共有35家知名企业被曝裁员、降薪,其中以金融业和互联网行业最为惨烈。不过,这些企业都把裁员说成优化人员配置,并没有正面回应传闻。而《智联招聘2019春季跳槽报告》中显示,超三成白领反映公司有裁员动作,金融业和互联网行业仍然是裁员比例较高的领域,表示企业有裁员现象的白领占比分别为39.82%和39.74%,这两个行业在2018年均出现了用人需求实际下降的情况。
危机之下,年龄,似乎变成了职场最不容争辩的淘汰“借口”。
35岁是中年吗?当然,30岁就是中年了
有同样感受的不光是张婧,已经获得续签的“互联网老兵”侯峰将在月底正式完成离职,结束自己十几年的互联网从业生涯,投入一个全新的行业。
“主要就是年龄问题。工作谈不上有什么太多的正向积累,更多的还是一些拼精力、拼速度的,如果一直是这样做下去,可能未来只会比现在更糟,不会比现在更好。”33岁的侯峰工作经验丰富,做内容出身的他曾在3家不同类型的互联网公司任过不同的职位。如今就职的这家公司同样也是行业内数得上的知名企业。
跳槽年年都有,今年主要是裁员,说起在公司这一年最大的直观感受,侯峰笑着说:“食堂吃饭的人少了,停车有停车位。”因为是公司业务的核心部分,侯峰所在的部门在今年还没有遭遇过裁员。虽然还未有殃及,周遭的一切侯峰也都看在眼里,“其他部门有,基本都是很突然的。”而他离开的想法并不是在这波裁员潮下才产生的。
侯峰把自己比喻成“搬运工”“安装工”。刚来的时候,侯峰的部门才成立一年多,需要一些有经验的。“现在我们再招人就招毕业一年、或者刚毕业的。从我们主管的角度考虑,刚毕业的人可塑性比较强,现在的行业经验,并没有太重要,你做个一年、两年,跟做个五年、十年的,其实没差太多。”
有时间、有精力、想拼还便宜,除了经验,年轻人什么都有。
“30岁,在其他行业可能还是蒸蒸日上的一个年龄。但对于这个行业来说,就已经算中年了。互联网发展太快了,需要这些还没有家庭、还没有太多羁绊的新鲜血液,他们学东西更快,对新事物的感知能力也更强。”效率打折、体力下滑不得不让侯峰服气,久坐和熬夜都让他感到身心俱疲,“我们这些年龄偏大的,像通宵、倒班确实不太适合了。”
侯峰在一年前就下定决心离开。而现实情况是,这一年投出去的简历大多石沉大海,“年轻的时候,谈个一两家可能就有人给个offer。现在基本上都很少。”这一年,侯峰思考着,“有些行业它是随着你年龄的增加,你会越值钱,或者做得更好。而我从事的领域,周边像我这么大的基本都很少了。你的未来是什么样,在这个行业是看不到的。”
被辞退的人,真干的不行,跟年龄无关
优达的35岁比想象中来得快一些,作为职场女性,她在35岁之前完成了跳槽、结婚、生子等一系列“人生大事”,在编辑、妻子、母亲的角色中不断转换,忙碌已然变成家常便饭,根本无暇顾及所谓的职场危机、职场焦虑。
“应该不会裁我反正。”优达的这份自信来源于对自己业务的把握,跟年龄无关。她所在的出版行业人才济济,在这个圈子优达接触过很多特别有才华的人,但才华归才华,干起活来可能就是另一回事了。“有的是真待不住,干一段时间就走了。有的就是很具体的活,他们不愿意干。”
工作中的繁琐与重复最终考验的是耐性而非才智。一个萝卜一个坑,优达这样形容自己的岗位,没有谁不可取代,但现在自己的工作也确实没有被取代的必要。谁也无法保证未来,就目前而言,这一两年工作上的变数她觉得并不大。“我们单位不缺文艺青年,缺的是脚踏实地干活的人。”
即便没轮到自己,优达也不会对裁员风波置若罔闻。她的同学就刚刚遭遇了裁员,同龄、男性、外企、且研究生毕业,看着起点不差,但被裁还是避免不了。“他们公司放弃了在中国的一个业务,所以整个团队就被裁掉了。”尴尬的是,这不是她这位同学第一次被裁,“我还问过他,他是做芯片测试的,像这种活,相对来说技术含量是比较少的,如果有一个更年轻的人过来,又能加班,又积极,那必然受欢迎。”
(图片来源于网络)
年龄真的是压死职场人的最后一根稻草吗?优达觉得这个问题很复杂。她承认,随着年龄的增长,被替代是一个比较自然的现象,你得接受它。但另一方面,在一个岗位,如果长时间没有成长、没有积累,被取代是一种必然。年龄、资历是一把双刃剑。用好了就是资本,用不好就是浪费。
“其实对我来说,反而觉得压力不如前两年大,毕竟是积累了一些东西,工作还是可以挑的,当然那个岗位适不适合我,要不要我那是另说。反而是刚毕业那会儿比较弱势,议价空间比较小。”
工作不是找不到,是好工作不好找,这几乎成了中年“夹心族”的共识。高级别岗位就那么多,一旦上不去又不愿意下来,再去跟年轻人拼精力,只剩两个字:难受。
难受也许只是阶段性的,优达坦言:“我觉得有些方面,还在吃人口红利,比如找更年轻的,工资不用付那么高,还能够要求他加班,这是人口红利期。人口红利期是会过去的,等消失之后,也许我们会面临像日本一样,很多岗位可能还是需要年龄大的人来做。”
那些35岁消失的“中年人”都去哪儿了?
“你看,没有人说45岁焦虑吧,那是真焦虑。”
裁员是真有,离职也很多,但优达觉得这是一种常态。同龄人抱团取暖,关注和自己相关的话题很正常。谁也不想被裁,但真要遇上了,日子还得过下去。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中年焦虑正在被放大。“焦虑是什么?因为大家对未来的不确定,现在生活节奏这么快,工作压力这么大,每个人都会焦虑。”侯峰接下来将进入保险业,自己已经对前几月入不敷出的状态有所准备。伴侣的支持在这个时候显得格外重要,侯峰妻子的稳定工作将维持这个家庭的基本运转。“生活成本并不是很大,我们也有一些积蓄,不会说一辞职就过不下去。但如果是两个人都失业的话,那后果是不敢想象的。”
优达同样肯定了家庭积累的重要性,高额房贷、国际学校、一身名牌,一定要追求和自己不匹配的生活,超出自己的收支平衡来维持表面的“精致”,她认为不可取。“如果你老公遭遇裁员,待业在家呢?”优达想了想给出一个权衡后的答案:“一两年我觉得还撑得住,只要他心态没问题就行。”她琢磨着,自己可以容忍,但老公也许就先崩了,“不光是丢了工作,一旦遇到家人生病,可能就扛不住。收支要有余量,生活要有可选择的空间。”
有选择的,还有优达被裁员的同学,外企的补偿金足够他过渡一段时间。“都很正规,补偿金很多。工作还没有找到,人家还在泰国玩呢。”工作是很难找,但优达相信自己的同学还是会找到的。
此刻,张婧也已经和公司做好协商,离开了自己工作多年的BAT,转投另一家企业,虽然谈不上华丽转身,但也算有了不错的归宿。
还有侯峰那些被裁员的同事,“该找工作找工作,该调岗调岗,有些人可能就觉得被裁还有补偿,也还不错。有的人无所谓,不就换个工作而已。”
今年北京的夏天比以往更加难熬,好在立秋带来了一些凉爽与温柔,十字街口的红绿灯依然在闪烁,斑马线上的脚步依然不停歇,没有人在意其中谁是失业者,而这个城市失意的人永远不嫌多。冬天也将如期而至,关于职场寒冬的讨论也不会停止,35岁终将会到来,而下一个淘汰者,会是你吗?(文章中的被采访对象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