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常识

您的位置:主页 > 新闻 >

村民化身“上班族” 特色产业助中国山村走上“

2017-05-24 12:29 人气:

  贵州惠水5月23日电 题:村民化身“上班族” 特色产业助中国山村走上“变革路”

  记者 刘鹏

  张梦英对自己的新工作还是有些不太适应。

  早上七点半,张梦英吃完早餐,把锄头系在摩托车的尾部,不是去自家的农田,而是骑车去“上班”。

  上班地点是一处茶叶种植基地,位于她的家乡——贵州省惠水县长岩村。

  “以前干农活比较自由嘛,现在有了固定时间的限制。”张梦英对记者说,自己的工作时间是早上八点到下午五点,午休两小时,可以回家吃饭。

  与贵州很多农村相似,长岩村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村落,其中布依族、苗族占人口大多数,下辖6个村民小组,6个自然村寨,全村共有269户1227人,在贵州行政村级里属于人口较多的村子。

  虽然距离惠水县城只有8公里,但长岩村因高海拔的“尴尬”位置,交通条件差,长期以来在大山的桎梏中而鲜有人问津。长岩村支书汪启学回忆说,受自然条件限制,村里一直没有发展任何经济产业,唯一种植的水稻,却依赖“望天水”,产量低,收入少,在2013年之前,村民的收入全靠外出务工。

  2013年,长岩村前任村支书李德云凭借自己长期在外打拼的经验,希望摆脱当地脱贫工作只靠官方“输血”的困境,寻找特色产业打通自身的“造血”功能。

  通过村干部的“取经”以及贵州省茶业专家的实地考察,长岩村高海拔、多云雾、寡日照等之前地理气候“劣势”成为发展茶产业的“优势”,人少地多的长岩村开始进军茶产业。

  远眺茶山,村民们在山坡忙碌的画面如今成了长岩村一道独特的风景。

  汪启学说,通过发展茶产业,该村近两年来返回约三分之一的劳动力,现在每天在茶场上班的村民有100人左右,多的时候有200多人。“下班时,村民会骑着摩托车回家,场面甚是壮观。”

  张梦英说,以前种水稻,不仅累而且收入也低,现在茶场干活,相对轻松了许多,每天还有至少70元(人民币,下同)的工资。

  目前,长岩村的茶产业已发展有万亩规模,同时成立了贵州惠水咕噜苗乡茶叶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先后引进贵州黔色国香茶业发展有限公司和贵州云顶茶叶有限公司,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管理模式,结合“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三变”发展模式,带动了当地贫困户增收脱贫。

  返乡农民工周高富如今不仅在茶场上班,也是合作社的一名管理人员。他告诉记者,他们夫妻俩一年在村里上班的工资加上年底的土地流转费以及合作社的分红,收入有七八万元。

  与张梦英、周高富的“上班族”身份不同的是,杨毕江已在村里上升为老板的身份。长期在外务工且积累了一定资本的杨毕江通过政府的帮扶,于2017年初在村里开办了一家家具制造厂。“家乡的发展让我看到了机遇,虽然创业不久,但目前的成绩还是可观的。”

  面对家乡的新变化,村民高翎凯还向记者分享了一个小小的生活变化。他说,以前的赶集日,村民们都是人挑马驮,带着自己种的蔬菜、大米等农特产去到县城上叫卖。现在的赶集日,村民们则是带着空袋子骑着摩托车或者坐上小汽车,去县城“扫货”。

  李启祥是村里率先修建新房的村民之一,长期在外打拼的他曾一度想在城市里买房定居。2013年底,李启祥最终选择回村盖起了新房,他说,村里的各项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越来越好,住在村里跟住在城市中没有太大区别,反而是生活在城市的人们开始羡慕住在村里的了。

  站在茶山上,汪启学饶有兴致地向记者讲述着长岩村的未来,依托现有的茶产业优势,当地政府正在把长岩村及周边的三个村落集中规划打造成高规格的云岭国际休闲旅游度假中心。(完)






私侦网是中国侦探领域内容最丰富的网站,为侦探爱好者提供丰富准确的行业联盟资讯、调查技巧、取证设备等专业资料。
本站所有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企业负责,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也不承担您因此而发生或交易致使的任何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