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每一个北京孩子来说,童年的记忆,除了胡同、鸽子哨、二八自行车……或许还有房前屋后那一棵高大粗壮的国槐、银杏或是侧柏。
三千多年的建城史、八百余年的建都史,除了给这座城留下数不尽的历史古迹、文化遗产,还种下四万多棵古树名木。它们有的就在您家的房前屋后,见证百年历史;有的则种在园林古刹,历经千年风雨。像潭柘寺的“帝王树”、戒台寺的抱塔松、万寿寺路的李自成“拴马树”……除了树龄悠久,还都传承着一段历史典故。
近日,京津冀古树名木保护专家委员会成立大会在石家庄召开,这是三地合作建立京津冀古树名木保护研究中心一年以来的最新合作成果。专家委员会成员、北京市园林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丛日晨告诉北京晚报记者,目前对古树的保护主要包括年龄树种鉴定、复壮技术培训等等,还对重点古树名木逐步建立基因库。以后,越来越多的重点古树名木将拥有自己的基因身份证。
缺一棵古树就缺一段记忆
于2016年4月成立的京津冀古树名木保护研究中心,就坐落在北京市园林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园科院”)院内,一年多来,丛日晨和他的同事们走遍京津冀,探寻古树名木踪迹。
据介绍,树龄百年以上的属于古树,且树龄300年以上的为一级古树,树龄100至300年间的为二级古树;名木则是指树种稀有、名贵或具有历史价值、纪念意义的树木。而像潭柘寺的“帝王树”既是千年高龄又有历史典故,是绝对含义上的“古树名木”。
对丛日晨来说,古树名木已经不仅仅停留在植物的层面,每次看到饱经沧桑的古树、磅礴雍容的名木,他都能感受到沉甸甸的历史。“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田园综合体’。对我们研究古树的来说,看到一个园林,它有一汪水、一段桥、一块碑、一座亭,如果没有一棵古树,那就感觉缺了一段记忆,缺了一个符号。”
对北京市范围内古树的鉴定、复壮、养护,园科院一直在做,现在把范围扩大到京津冀,丛日晨希望能构建一座全国最大的古树基因库,用科学的手段,延长古树的生命力,让古树能起到史书、传记、碑文、传说一样的记录功能。
比如潭柘寺的银杏,被清代乾隆皇帝封为“帝王树”,这是古代帝王对树木御封的最高封号。戒台寺的抱塔松,相传是为了守护元代高僧法均。万寿寺路的“拴马树”则因李自成在此拴马避雨得名。“这些树,本身就是一段生动的记录。”
现在,在园科院官网上,就能查到本市重点古树名木的详细介绍和历史典故。
古树多少岁科学测量说了算
帝王树到底有多少岁?从乾隆算起,不足300年树龄。但实际上,这棵树栽植于辽代,距今已有上千年历史。
像这种有记载的古树,方便判断树龄,而荒郊野岭的古树如何判断?答案就在园科院的古树树龄及古树空洞检测实验室。巢阳是实验室负责人,他每天都跟“砧板”一样的古树切片打交道。
普普通通的柜子里、桌底下、台面上,堆满了各种尺寸的古树切片,“是不太起眼,但有的已经千年树龄”,巢阳轻描淡写地描述着这些堪称文物的切片。“有些是从坏死腐朽的古树上切下来的,为了方便我们研究树木年轮生长的规律,为给活树测树龄做准备。”
巢阳说,测树龄最简单、最直观的方式就是数年轮,作为树木生长的印记,年轮可以较为准确地反映出树龄。但是活着的古树,不能随便切片。“我们现在一般采用取分杈切片的方法,如果古树的一个分杈死了,就可以切片,用以测树龄。”
通过显微镜,巢阳仔细辨别伪轮、断轮,尽可能精确鉴定树龄。因为实验室在业界的权威性,北京、天津、河北……全国的古树都希望这里能给出树龄判断。“我这里哪儿的切片都有,那边有个山西的隋槐,这边有个海南的酸枝。”巢阳告诉北京晚报记者,全国范围内对古树保护日渐重视,加之相关法规制约,现在,在拆迁、修路等工程中遇到大树,都比较谨慎。“海南的酸枝,就是遇到拆迁,希望我们鉴定一下树龄,如果是古树,就不能动。”
为70株古树名木培育了后代
一株古树,在较简单的位置记录、树种辨别,较难的树龄测算等工作落实之后,它的“身份证”就基本完成了。
但园科院希望古树的身份信息能更细致,甚至包括基因。高级工程师王永格的工作,就与古树基因保护密切相关。她的实验室在室外,是一片古树名木基因保护圃。“京津冀地区的古树基因库刚刚开始建设,北京市的工作从2008年就开始了。”
古树和人一样,岁数越大,遭遇健康问题的风险也越大。空洞、病虫害,都可能夺取古树的健康甚至生命。而且随着树龄的增长,古树自身的繁殖能力也越来越差,它们身上携带的宝贵基因,需要借助科学手段得以传承。“许多古树名木都记载着重大的历史事件和令人神往的故事传说,具有唯一性和不可复制性,没了就没了,必须进行基因保存。”
采用扦插、嫁接和组培等方法,王永格和同事们为北京市70株古树名木繁殖了后代,保留了它们的活体基因。“如果这些古树出现意外,我们这里保留着它们的基因,可以把古树的后代们移栽过去,在原址生长,作为一种传承。”
随着保护圃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不只是京津冀,全国各地的古树都想在这里繁衍后代、保存基因。“这棵千年核桃树就来自新疆,是唐代种植的,现在我们繁殖成功。”
王永格告诉北京晚报记者,北京市保存着大量皇家园林、名胜古迹,所以有全国最丰富的古树名木资源,北京的市民算是全国最幸运的,可以近距离观察古树名木、感受文化积淀。
海淀古树14835株各区之最
根据北京市园林科学研究院提供的数据,在北京,一共有古树名木40721株,其中古树39408株,占全市古树名木总株数的96.8%,名木1313株,占全市古树名木总株数的3.2%。古树中,一级古树6122株,占古树总株数的15.5%,二级古树33286株,占古树总株数84.5%。
按树种分析,古树名木树种共计31科、45属、65种。全市古树名木树种主要集中在侧柏、油松、桧柏、国槐等常见树种。这几类较适应北京气候、土壤、水资源条件的,每类树种株数小计都在三千株以上。其次是白皮松、银杏、榆树、枣树、华山松、楸树、落叶松。这几类树种株数都在几百株。侧柏、油松、桧柏、国槐这几类常见树种共计37000余株,占全市古树名木总株数的92.6%。
按区分布,原城八区有27049株,其他郊区有13672株。海淀区最多,有14835株。
按公园分布,北京公园管理中心系统内的各大公园,留存了近1.3万余株古树,占据了北京古树总量的三分之一。其中,香山公园最多,达到5800株。
本报记者 孙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