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连着下了几天雨的重庆城终于又迎来太阳。早上8点,64岁的任德荣把7岁的孙女涵涵送到了大田湾小学。“婆婆,你要去看游祖祖啊!”得到肯定答复后,涵涵有些兴奋,“我放了假,也跟你一路去看祖祖。”
游婆婆(右)和任德荣。 本报记者 平索茜 摄自从几年前任德荣的母亲去世后,现在涵涵口中的“祖祖”就是85岁的游坤玉。
去游婆婆家的路走了20年
上午10点,任德荣参加完两路口国际村社区的邻居节活动,沿着居委会旁长长的梯坎,慢慢往上爬,已经64岁的任德荣走走停停,再也不像年轻时那样矫健,“这段梯坎爬了几十年,坡顶上就是游孃孃的屋。”20年来,任德荣几乎每隔两三天就要去游婆婆家看看,给她带点儿吃的。
这条去游婆婆家的路,任德荣走了很多年。“任大姐,游婆婆昨天还在念你!”任德荣退休前在社区上班,梯坎两边老房子里住的都是老邻居,看见任德荣过来,就知道又是去看游孃孃。“她有福,没得娃儿老天给她派一个!”70多岁的何孃孃在梯坎边住了一辈子。
走走停停十分钟,将近200级的梯坎终于爬完,任德荣走进国际村111号的青砖小楼,在楼道里就开始喊,“游孃孃,在屋头噻!”站在1楼的门口,任德荣看见了门边站着的游婆婆。
“哎呀,幺妹儿,来了呀!”看着任德荣,已经85岁的游婆婆侧着脸,满脸笑容地看着她。任德荣一把搂住游婆婆的肩膀,两人说笑着进了屋。“说了我不舒服晓得给你打电话,你还来!”游婆婆抱怨起“幺妹儿”不听话。任德荣也不反驳,笑着看着她,因为每次自己来,游婆婆都会这么说。
任德荣记得,自己第一次爬上高高的梯坎走到坡顶是20年前。1997年,当时44岁的任德荣调到国际村社区居委会工作,在调查社区孤寡老人情况时,认识了游婆婆和她的老伴。随后,任德荣就对老两口上了心,“当时我妈身体也不好,看着她就想到我妈。”
那些年,任德荣就常常顺着梯坎爬到坡顶,去看老两口,隔三差五,还提点面、油之类的东西。“不过,那会儿因为要照顾病中的母亲,还要工作,脱不开身。”
专程坐车为她买鱼肚子肉
虽然只是一室一厅的老房子,却被游婆婆收拾得干干净净,门边的地板上,几双鞋被摆成一条直线。
2000年,游婆婆的老伴瘫痪后,任德荣一度担心老人的生活无法自理,但好强的游婆婆拒绝了她和社区其他人的好意,“家务事,我自己还是得行。”
“你看,你上回给我买的鱼肉,还有一半!”坐在客厅摆了两分钟龙门阵,游婆婆就闲不住了,拉着任德荣进了厨房,拉开冰箱冷冻层,拿出一包鱼肉。袋子里,被切成长方块的鱼肉冻成了冰块,居然全是鱼肚子上的那一块肉。
游婆婆最喜欢吃的就是鱼,年纪大了牙又不好,任德荣只好隔三差五坐车去学田湾,在那里帮她买鱼肉,“我找了好久,才找到哪里可以专门买那块肉。”不过,游婆婆的喜好有时也会变,上周日,“幺妹儿”给她带的几个鸭蛋,她就有些嫌弃,“她记得我喜欢吃那个,但最近不想吃。”
把鱼肉放进冰箱,任德荣瞧见了餐桌上一袋打开的糯米,里面零星撒着二十几颗花椒,“哎呀,啷个这么多花椒?”游婆婆开始不让她捡,说这样做糯米饭才好吃。任德荣怕她吃多了不好,劝了几句却没用,只好说,“女儿说的话都不听了呀!”游婆婆不再反对,只是笑着看她把花椒捡出来。
即使现在,老伴已经去世十年,游婆婆还是拒绝任德荣帮她做家务,除了接受社区志愿者偶尔过来洗洗衣服扫扫地,她还是愿意自己去买菜、做饭。
而对于游婆婆来说,“大事”才喊“幺妹儿”,“如果不是她,我生活都难。”2009年,退休一年多的任德荣跑前跑后,帮着孤身一人的游婆婆办理了居民养老,让游婆婆每个月有了1000多块钱的养老金,这成了老人现在主要的生活费。而就在去年,任德荣来回奔波为老人办理了特病保险。
20年来都会陪她吃团年饭
“老了老了,就想有人陪着。”看游婆婆那么大年纪了,任德荣有几次劝她去养老院,但是都被拒绝了。任德荣隔三差五的看望,成了老人最高兴的事。而有时,任德荣7岁的小孙女涵涵,也会跟着奶奶一起去看“祖祖”。
而从1997年以后的春节,任德荣更是年年都会陪着老人吃一顿团年饭,“一般都是大年三十,一大早就过来。”任德荣的儿女都知道妈妈有这样一位“老朋友”,过年过节也会跟着妈妈一块儿过来坐坐,家里热闹,游婆婆最高兴,“我没得儿女,就把她当我女儿了。”
老伴、母亲去世以后,照顾孙女和游婆婆,成了任德荣最主要的事,即使生病,她仍然挂念着坡顶上住着的那个婆婆。久而久之,邻居们也帮她挂念着。任德荣家就住在梯坎下的健康路上,没去看婆婆的时候,就会问问邻居老人的情况。
“我不得走,我还要来看你的嘛!”有时候,游婆婆没事儿也会给任德荣打电话,怕她突然搬走和儿女住,但每一次,任德荣都会做出这样的保证。
记者 石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