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定6月3日电 题:中国扶贫看贵州:海拔1700米的荒山“扶贫经”
作者 杨云 罗兴
从贵州省黔南州贵定县沿山镇沿山村出发前往底至村高峰片区,海拔高度从980米陡然升至1700米,记者乘坐的交通工具由轿车改为越野车,再换为皮卡车,然后步行。
底至村高峰片区,山势陡峭,石漠化严重,平均海拔1700米以上。这片土地原本是无人开垦的荒坡石山,如今却种上了万亩中药材,当地群众因此增收年均700余万元。
底至村是沿山镇最边远、高寒的贫困村,多个村民组分散在几片大山之间。“望山走倒狗,见面累死人。春种一片山,秋收一小箩。”
贵定县沿山镇底至村中药材基地。 杨云 摄“到沿山工作两年,我走遍了所有行政村,70%的村民组,底至村高峰片区已经是‘五上’。”沿山镇党委书记王孟虎沿着去年才修好的通村路一边小心翼翼开车,一边告诉记者,“扶贫,越是偏远山区越要多去,虽然一路颠簸、满身风尘,但群众见到你来了,脱贫就有了主心骨。”
王孟虎来看的,除了高峰片区的贫困户,还有扎根在这里的中药材种植基地。
“平原沃土上招商引资都不容易,更何况在这片荒山野岭。”王孟虎说,“这片中药材种植基地,不仅是沿山的生态财富,更是山区群众的脱贫希望。”
这里的荒山生长着药用价值极高的野生中药材,适宜的环境、湿度、空气及光照让这里的中药材药效得到提升。
“没有想到,玉米土豆都种不了的地方居然是中药材种植的好环境。”王孟虎感概,“天无绝人之路!既然有了出路,我们就要努力为山里的群众拼一条活路!”
2012年,在贵定官方的支持下,贵州一家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入驻沿山镇,经沿山镇及底至村协调流转荒山1万余亩,总投资3380万元(人民币)建中药材种植基地,主要种植小黄杨、黄柏、苦参、丹参、无患子、独角莲等10余种中药材,每年用工在数千人次左右。
进入中药材基地,记者看到,几片山坡上种植着一株株中药材植株,各类中药材之间还放有详细介绍中药材种植区类别、科属、药用部位、功效的牌子。“中药材基地建设初期,由于荒山土壤常年未种植利用,土壤严重硬化,必须人工松土,还需常年割草,才能保证中药材的存活率。”中药材基地管理人员张昭祥告诉记者。
通往贵定县沿山镇底至村中药材基地的崎岖道路。 杨云 摄在不远的山坡上,十几个管护工在林中清理野草。“这个种植基地给我提供了稳定的工作和收入,一年能挣两三万块钱,基本够家里开销。”底至村高峰六组的贫困户石弟说。
石弟之前在外地务工,为照顾家人而返乡。目前,他们组成了14人的团队包山割草,清理山上野草,每一片区域3000元劳务费,一般4至5天能完工。
记者了解到,该基地已种植5000余亩120万株中药材,以每株药材1.2元的种植劳务费支付给当地村民。种植基地预计5年后成型,年产值达到1亿元。下一步,公司还将继续扩大种植规模,采用“公司+基地+农户”和“公司+村委会+农户”的模式发展扩大种植产业。
“山没变,人没变,脱贫的思路改变,办法就多起来了。”王孟虎说,“群众想脱贫,干部就没有理由偷懒,只有撸起袖子加油干!”
为形成产业链发展模式,保证该种植基地中药材销售渠道,贵定沿山现代农林科技产业园引入了贵州一家中药饮片公司,这标志着贵定县依托中药产业脱贫将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
“今年5月10日,中药饮片有限公司与沿山镇底至村达成186户346人3000亩1200万元药材收购协议。”王孟虎说,“海拔1700米上的贫困山区,终于摸索出一条致富的道路。”(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