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6月26日电 (王艳龙)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26日举行新闻发布会称,近年来,昆明中院审理的毒品犯罪案件数量逐年上升,已占该院刑事一审案件的70%以上。青少年因找工作被诱骗实施运输毒品犯罪的案件逐年增加,已成为社会问题。
自2013年1月至2017年5月,昆明中院共审结毒品犯罪案件2800余件,判处毒品犯罪分子4300余人。其中,判处无期徒刑以上的约占案件总数的49%,判处15年有期徒刑的约占案件总数的41%。判处15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约占案件总数的10%。
昆明中院刑三庭庭长游孟蓉介绍,这些案件呈现出以下特点:涉案的罪名以贩卖、运输毒品罪为主。贩卖、运输毒品罪占毒品犯罪案件总数的90%,其余10%的案件主要是走私毒品罪、非法持有毒品罪、容留他人吸毒罪、非法买卖制毒物品罪等罪名。
图为昆明中院当日审理的一起毒品案件。 刘红春 摄毒品种类不断翻新。近年来涉案的毒品种类主要以海洛因、甲基苯丙胺(片剂)为主,但氯胺酮(K粉)、“摇头丸”等新型毒品犯罪呈上升趋势,且毒品种类不断增加。近期又出现大麻花蕊、“开心水”、“止咳露”等新类型毒品犯罪案件,给当前毒品案件审理工作带来一些新问题和新难点,同时也反映出毒品种类多元化特征愈发明显。
毒品犯罪案件数量逐年上升,已占该院刑事一审案件的70%以上,且大宗毒品犯罪案件增多,有的形成了团伙化、家族化犯罪趋势。大宗毒品犯罪案件多与涉枪犯罪案件联系紧密,犯罪分子往往携带枪支弹药或武装押运毒品,人身危险性和社会危害性明显增加。
犯罪手段更加隐蔽和多样化。除了体内藏毒、箱包带毒、将毒品藏匿在车辆夹层内运输等方式外,还有采用人货分离,利用物流、托运、邮寄等方式进行运输。贩卖交易地点流动性大,交易方式隐蔽性强,给侦缉工作增加了难度。
利用特殊人群运、贩毒问题突出。犯罪分子往往利用怀孕、哺乳期的妇女、艾滋病或其他疾病患者、体内有异物、智、残障等特殊人员作案,导致羁押困难的情形时有出现,给打击毒品犯罪制造障碍。
累犯及毒品再犯、有前科人员以及青少年犯罪的比例逐年增加。运输毒品犯罪中社会闲散人员、农村户口居多,一般文化程度不高,经济条件较差。通过体内藏毒方式运输毒品案件中的很多被告人是年轻无业人员或在校学生。多数是因为找工作等原因被他人从广东等地诱骗到云南边境,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抱着侥幸心理走上运输毒品的犯罪道路。近年来,青少年因找工作被诱骗实施运输毒品犯罪的案件逐年增加,已成为社会问题。
游孟蓉表示,面对严峻复杂的禁毒形势,昆明中院将一如既往地坚持对毒品犯罪的严惩高压态势,依法严厉打击毒枭、职业毒贩、累犯、毒品再犯等主观恶性深、人身危险性大的毒品犯罪分子;对作用较轻、有自首、立功等情节的犯罪分子,依法从宽处罚,做到宽严相济,充分发挥刑法惩罚犯罪、预防犯罪、教育感化的作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