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赤脚取钱”需要反思
盛会
最近,一张照片在网络上广泛传播: 一双沾满黄泥的雨鞋和安全帽一起摆在地上。一位取钱的中年男子光着脚,站在取款机前,直到取钱出来后才穿上雨鞋。照片是一位刚好到银行办事的云南腾冲市民拍到的,男主角则是一位农民工。
农民工“赤脚取钱”,虽然不乏令人感动的元素,但其背后的酸楚更值得我们深思。正如此前某些报道中提到的,地铁上明明有空座,但农民工却不好意思使用一样,“赤脚取钱”并不是一个正常现象,只是因为“农民工”的特殊身份,才让这则新闻有了别样的意味。
事实上,农民工“赤脚取钱”折射出的是文明的尴尬,其深层次原因在于社会地位的悬殊导致的谦卑心理在作祟。虽然人人生而平等,但在陌生的城市里,许多农民工本能地有一种紧张感,处处小心翼翼,甚至过度谦卑。这种自我定位,又与他们身处的现实环境和日常感受密不可分。
尽管在不少城市,“农民工”的称谓已被“新市民”取代,但身份歧视依然或多或少地存在,有些是直观可感的厌恶与排斥,有些则是只可意会的冷漠与距离感。在这种语境下,农民工群体变得敏感而脆弱,诸如“赤脚取钱”等现象所表现出来的隐忍与退让,既是一种自我保护,也可以看成某种无声抗议。
因此,农民工“赤脚取钱”并不仅仅是“暖心”,更应引起反思。他们不比谁高大,也不比谁渺小,他们需要的是城市的包容与接纳,以及一视同仁的目光,而不是专为他们这个群体定制的道德“鸡汤”。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如何让农民工大大方方地融入社会,不必要面临“赤脚取钱”的尴尬,是文明社会公民应当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