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和孩子沟通太困难了,嘴都说干了,耐心都被磨没了,孩子还是没有任何变化。”针对家长们的困惑,在近日举行的贵阳市家庭教育大讲堂上,国家心理咨询师高级讲师陈昌海老师通过案例分析,就学生心理特点及家庭教育策略为家长们进行了分析和解答。
讲道理不如讲故事
案例:张妈妈的孩子今年上五年级了,可是最近孩子学习成绩下降,比较贪玩,于是,张妈妈经常和孩子谈话,从明确学习目的到端正学习态度,从个人的前途谈到祖国未来,费尽心力,“孩子瞪着大眼睛听,可听后就是不改,气得我直掉眼泪。”对此,张妈妈非常着急,不知该怎么办才好?
面对家长的困惑,陈昌海老师说,这个阶段的孩子还处于形象思维阶段,他们对于外界的认识还停留在感官的认识,这就是为什么低年龄段的孩子喜欢看动画片的原因。而家长们大多不知道孩子的这一特点,遇到问题几乎都是苦口婆心地给孩子讲一大堆道理,自然效果不好,因为你口才再好,煽动能力再强,孩子吸收的信息是有限的。更常见的是,家长往往认为自己懂得比孩子多,所以在讲道理的时候有些盛气凌人,对孩子有些不屑一顾,让孩子本能地产生逆反和戒备心理。
所以,家长们与其给孩子说一大堆大道理,不如换个方式,比如说,通过讲故事、实物展示等方式和孩子进行沟通交流。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凡是自己亲身体验过的事情都会有深刻的记忆,有的甚至终生难忘。因此,我们一定不要忽略了孩子的感受,能让孩子体验的,就让他试一试再做决定。
此外,家长要用具有画面感的语言和孩子沟通,具有画面感的语言就是你说完之后,孩子的大脑中能立即形成一幅画面语言。这幅画面能让他们心情愉快,这幅画面会指引孩子完成正确的行为。
父母要提供好的范本
案例:毛妈妈的女儿现在读三年级,去年寒假的时候,毛妈妈把女儿送到她哥哥那里小住了一段时间。她哥哥家有一个比她大两岁的女儿,两个孩子的关系一直很不错。但是回家后,孩子却时不时地冒出一些脏话,问女儿从哪里学的?孩子说是从姐姐那里学来的,说这是种时尚。毛妈妈简直欲哭无泪,解释半天后孩子才半信半疑地表示以后不说了。
孩子言行异常,不能置之不理,大惊小怪也不可取,家长该怎么办呢?“处于低年段的孩子,特别喜欢模仿周围人的一言一行。”陈昌海老师说,孩子们既可以模仿一个好的行为,也可以模仿一个坏的行为。
首先,家长应先了解孩子言行异常的原因。一般来说,大多是接触到了不好的信息、家长的引导不当等。作为家长,应该从几个方面入手:
净化孩子周围的环境,孩子不文明的语言、行为一般都来源于周围的环境,如果家长说话粗俗、行为粗鄙,这就很容易使孩子去模仿。因此,家长应该提高自身的修养,为孩子做出良好的榜样,给孩子提供模仿的范本,让孩子和那些积极向上、品行端正的孩子在一起。
要教孩子宽容地对待他人的过失。许多孩子骂人其实是对自己受到伤害的一种情感宣泄,父母应教育孩子以平和的心态看待与他人之间的磨擦,让孩子学会宽容他人的过失。
要让孩子学会自我控制,引导孩子学会自我控制,孩子才能逐步纠正骂人、说脏话的不良习惯。如果孩子有不良情绪需要发泄时,父母可以帮助孩子选择适当的宣泄方法,例如:鼓励孩子把不高兴、不愉快的事件告诉父母或其他人,以缓解心中的不快;鼓励孩子自我隔离来达到冷静;培养孩子乐观的性格和幽默感等等。
接纳孩子的小情绪
案例:8岁的小董最近不愿意去学校,每天一到要上学的时候就哭哭啼啼,妈妈对他的这一反应极为不解,在和老师沟通后才得知,原来是因为小董上课时经常讲话,被老师喊到讲台上罚站了一节课。而六年级的小涛也很烦恼,因为自己的观点总是不被老师认同而产生了厌学情绪,家长为此很烦恼。
“俗话说,‘孩子的脸,六月的天,说变就变’。”陈昌海老师表示,孩子的情绪不易控制,情绪表达较少有掩饰性,冲动、脆弱,喜欢老师就喜欢老师上的课程,不喜欢就不喜欢一切。对此,陈昌海老师建议家长们要学会接受孩子的这份情感,允许孩子表达真实的情绪,给孩子一个发泄情绪的空间。
在对孩子的情绪管理方面,陈昌海老师表示,当一个孩子遇到某件事的时候,往往会涉及到情绪、行为、认知三个方面的反应。对于孩子来说,首先需要被关注的是情绪,情绪平静了之后,有的是时间来讲道理,找方法。
情绪是一个人在经历事情时的真正感受,孩子的基本情绪如生气、害怕、伤心等感受都是当下直接的反应,是天然而且真实的。也许是由于文化等多种因素,父母们往往最不能接受负面情绪,甚至是着急地去否定孩子的负面情绪。久而久之,孩子会觉得父母根本不懂自己。这样的孩子长大之后,极有可能不会告诉父母自己的心里话,最终导致双方沟通不畅。
陈昌海老师建议,家长对待孩子的情绪,最好的办法是接纳。接纳不是赞同,而是关注到、意识到、觉察到对方的情绪,从而使自己有一个更宽的视觉面对问题、解决问题。孩子往往对能够接纳他情绪的家长或老师产生好感和信任,并愿意与他们沟通,也愿意与他们配合,听他们的话。就是说,接纳了孩子情绪,孩子就会信任你,喜欢你,并向你敞开心扉,只有这样你才能有效地和他做进一步的沟通,才有利于深入解决问题。
彭银 本报记者 罗海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