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常识

您的位置:主页 > 新闻 >

IT男网上被骗数十万 想翻本挣钱又被骗走百余万

2017-07-15 10:13 人气:

  已婚男子为寻求刺激一步步陷入美女“套”中,短短半年,他就“借给”对方167万元。然而,在对方承认是男子后,这名已婚男子竟然还想着翻本挣钱。他是如何被骗的?又是为何在明知对方是骗自己的情况下,想到翻本挣钱?且看《法制日报》记者一一道来。

  □ 本报记者  刘志月

  □ 本报通讯员 冷晓冰 翟磊

  这是一个令人哭笑不得的案件——已婚IT男在手机App上寻刺激,不想一步步陷入美女“套”中,在对方承认是男子后,竟然还想着翻本挣钱;

  这是一个令人警醒震惊的案件——这位受害的IT精英,防备心不可谓不强,要对方身份证、要视频、要位置共享、在12306上买火车票查实名验证等等,但仍然没逃出不法分子的手掌心;

  这还是一个值得深刻反思的案件——涉案App涉黄涉赌,在诸多应用商店平台上都可以公开下载,它是如何通过审核、又由谁来监管?

  这是湖北省襄阳市公安局樊城分局牛首派出所近日侦破的一起网络诈骗案:从去年12月,牛首居民陈某在名为“盘丝洞”的手机App上认识了“美女”小曼后,短短半年,他就“借给”小曼167万元。

  《法制日报》记者了解到,7月初,在受害人配合下,警方已将犯罪嫌疑人向某抓获归案。

  演“美女”

  2016年12月,从上海回到襄阳市樊城区牛首镇老家的陈某,下载了一款名为“盘丝洞”的手机App。这款手机应用是由浙江杭州一家网络科技公司开发,主要关注生理、心理、情感,是一款男女私密交友应用。

  注册登录后,陈某加了几个好友,“美女”小曼是其中之一。

  “加了好友后,小曼就发来一段色情小视频,并要求我发红包给她。”陈某说。以此为开端,陈某与“小曼”互加微信。

  在微信上,“小曼”与陈某互诉衷肠。小曼告诉陈某,她是单身家庭,独自一人在北京打拼,被男友骗了以后无依无靠,在App上发色情视频赚钱也是为了生活所需,还将她蚂蚁花呗的还款记录截屏发给陈某。

  陈某听后十分动容,感觉小曼与自己的经历十分相似,都是单亲家庭,也有独自在外打拼的经历,两人一拍即合。

  从那时起,陈某便瞒着老婆悄悄与小曼联系,两人时常聊天到深夜。

  熟悉之后,小曼开始以买衣服、交房租等为由找陈某要钱,少则几十元多则上千元,陈某转了将近2万余元。

  “之前在上海做机器人开发,手上有些存款,便没把这些钱放在心上。”陈某说。

  卖“苦情”

  小曼的手法多样,其中不乏父母去世、被抓之类“戏码”。

  2016年年底,小曼拍摄了医院的照片给陈某,告诉他自己在检查。她称自己妈妈得癌症去世,怕自己也遗传了这个病到医院检查,检查费8000元,父亲给了5000元,剩下的不够支付检查费。一听这话,陈某立刻给小曼转账数千元。

  今年4月至6月,小曼又告诉陈某,她父亲去世了,自己身上钱不多了,没法安葬父亲。想到对方的“可怜样”,陈某再次汇款6万余元。

  此后,小曼告诉陈某,自己要出去打工挣钱还钱给他,不过打工出去缺路费。陈某一听,这是好事,打工了以后说不定能还钱给自己,就又陆续资助路费、飞机票等。

  其间,小曼还说要住五星级酒店,并将在酒店的短视频发给陈某。陈某看到视频后,又频繁汇款,光是支付所谓的五星级酒店费用就达10万余元。

  小曼还说自己借了“裸贷”。陈某又帮还4万余元贷款。

  没多久,小曼又说父亲去世前住院借了很多外债,如今很多人找自己追债。陈某再次帮小曼还了12万元外债。

  更令人哭笑不得的是,小曼还要求给钱向公安机关“捞自己”。

  小曼在微信上告诉陈某,自己找到了新工作,是特殊服务行业,刚被公安抓进了派出所,需要一笔钱去疏通关系,要不自己就有牢狱之灾。

  “我以为事态严重,连忙汇款6万余元想帮她‘摆平’。”陈某说。

  就这样,听着“苦情”大戏,两个月里,陈某共汇款44万余元。

  起“疑心”

  陈某并非一直没有防备之心。

  今年3月底,小曼以各种名义要来襄阳见陈某,并称买好了火车票。陈某害怕妻子发现,就请求不要来襄阳,对方就抓住此心理索要路费、住宿费等共计1万余元。

  今年4月7日,陈某妻子回湖北荆州松滋老家。陈某认为机会来了,邀约小曼到荆州火车站见面。

  小曼以没有路费为由拒绝。陈某则汇款给她,让她一定赴约。

  但陈某在荆州火车站等了将近两个小时仍然没有见到小曼。由此,陈某对小曼的身份产生了怀疑。

  恰在此时,小曼发来了微信语音通话邀请。陈某立即接听,但刚一接通就挂断了。如此举动反复3次,小曼没再打过来。

  当天晚上,小曼又和陈某联系,并说白天语音发不了是因为手机没电了。现在晚上不方便用语音聊天,只能打字说。陈某就没再深究。

  这期间,为了打消陈某顾虑,小曼还将妹妹和后妈的身份证照片发给陈某。

  为验证身份证信息真伪,陈某还登录12306网站购买火车票。验证通过后,陈某消除了对小曼身份的疑虑。

  除此之外,小曼还用微信“位置共享”等功能,让陈某误以为她在附近,博取信任。

  小曼还放了“大招”:公布自己“叔叔”的电话号码。陈某打电话过去,这位“叔叔”(其实是嫌疑人向某)接听了,并复述了小曼的身世及最近经历的不幸。

  但从接触到案发,陈某与小曼之间没有直接进行过语音、视频。

  “富二代”

  骗了44万余元时,小曼再也演不下去了,向陈某坦白:我不是美女,我其实是个男的,我有苦衷,做生意周转资金出了问题。

  “小曼”把自己真实的身份证、电话实名制截图发给了陈某,他姓向。

  “一想到损失的44万,我心有不甘,觉得得想办法要回啊!”陈某就没有与向某断了联系,并想着继续查证其真实身份。

  看陈某没完没了,向某就换了个“富二代”身份继续“演戏”:把车子、房子等证件发给陈某,还转发了一张金额为1422万元的中国银行北京安贞桥支行转账支票图片。

  “美女”小曼摇身一变,变成带有赌博性质的游戏平台公司总经理向某。

  借着公司股权分红和5%利息的“诱饵”,向某以朋友的身份向陈某“借钱”。

  向某称,自己经营着一家网络游戏公司,并把网络游戏的网页界面发给陈某看。

  陈某警惕性提高,首先是查证向某所说是否属实。在工商注册信息里查询,陈某发现没有一个股东姓向。

  面对陈某的质问,向某解释:国家只允许深圳、杭州两个城市做网络游戏公司,服务器都是在澳门和境外;他的网络公司属于挂靠在这家大公司,里面很多内幕不能明说。

  “他承诺今年6月一定还钱,还说是公司运营需要。”陈某说,当时想对方已经坦白了真实信息和身份,应该不会再骗自己;投了资,没准不仅能把原来的钱拿回来,还能赚一笔。

  这一次,陈某不仅自己投了20万元,还找亲戚借了100万元给向某。

  与此同时,向某为了证明自己确实是游戏平台公司老总,还购买千元游戏币送给陈某。

  这些举动,让陈某更加相信向某。

  买“证据”

  本案案发,源自牛首派出所里的一次聊天。6月底,牛首派出所协警黄珊山跟民警章洪波聊天,说起了辖区居民陈某,其未与对方见面就打款几十万元。

  章洪波意识到不对劲找到陈某了解情况,发现向某提供的支票是P图发来的,其他证据也多有造假嫌疑。经民警反复劝说,陈某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

  在陈某配合下,7月4日下午,樊城警方在襄阳机场将向某抓获归案。

  向某交代,为了联系方便,他用虚假身份信息注册了一个名为“致青春”的微信账号,专门与陈某联系。其间,微信位置共享、美女“小曼”的视频、“小曼”住五星级酒店视频、“小曼”妹妹和后妈的身份证、裸贷照片等都是在网上或花钱买来的。

  向陈某坦白身份后,用来证明自己是“富二代”的“证据”也多是从网上购买,包括房产证、工商登记信息、游戏界面链接、游戏后台界面等。

  目前,向某已被樊城警方依法刑事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 故事背后

  回看这起IT精英受骗案,值得反思的不少。一是受害人。作为网络工程师,他对网络、网络技术的熟悉程度高于普通群众,其也有相对较强的防骗意识,想尽办法去核实对方身份、证据等真伪,但依然上当受骗,原因莫过于存在侥幸心理、被情欲遮望眼、不知悔改。

  二是行骗人。不法分子是90后已婚男子,他借用网络编造身份,并购买公民个人信息、黄色视频、相关证件,伪造金融支票等,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网上行为已触犯法律,也不知道自己所谓的“借钱”行为是刑事犯罪。

  三是互联网企业。从根源看,受害人与行骗人的最早“遇见”离不开带有网络色情味道的手机App,本案中还有涉嫌网络赌博的游戏平台。此案警示意义在于,互联网企业同样要讲社会公共责任,要受到法律规制,不能一味地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了可能的社会成本。无责企业,难以行稳致远。

  四是立法机关与办案机关。大数据带来便利的同时,也隐藏着不少隐患与挑战。从本案看,行骗过程中所用到的手段大多与互联网、大数据、第三方网络服务平台有关。如何对新兴事物进行规制、如何做到有效监管,值得立法机关与办案机关深思。






私侦网是中国侦探领域内容最丰富的网站,为侦探爱好者提供丰富准确的行业联盟资讯、调查技巧、取证设备等专业资料。
本站所有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企业负责,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也不承担您因此而发生或交易致使的任何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