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网讯(陕西广播电视台《都市快报》记者 张依)陕西乾县的56岁范女士,6年前因反复咽痛、咳嗽、发热、气短去医院就医,入院后突发窒息,紧急切开气管才救回一命。但因为用了传统的气管套管法,范女士从此便不能再开口说话。
13日,当记者在西安唐都医院见到范女士时,手术3个周后的今天,她6年不能说话的生活已经终结,现在的她心中只有感谢。
记者:“你的第一句话是给谁说的?”
范女士:“第一句话感谢崔主任。”
记者了解到,当时,想要恢复发声功能也不是不可能,现有的器官移植技术是可以帮助到范女士,但此举有很大的局限性,为了防止移植后出现排斥反应。
崔教授:“需要运用免疫抑制剂,但是应用免疫抑制剂有毒副作用,患者的机体抵抗力会下降,会诱发恶性肿瘤或者糖尿病、高血压等,所以我们就在考虑一种方法,不用免疫抑制剂。”
终于,唐都医院的医生们经过4年的研究,对捐献的气管进行技术处理,去除捐献的气管的免疫原性,不再排异捐献气管。
随后,医生通过不用免疫抑制剂移植治疗新技术,终于让范女士回归正常生活。
崔教授:“通过这个技术之后,呼吸可以正常通过口鼻呼吸,而且也能说话发音。”
记者了解到,一个周后,范女士也将能和正常人一样发音,而这次运用的生物人工器官移植技术是世界首创的新技术,而范女士也成为了该技术受益的第一人。
崔教授:“根据这个原理看能不能推广到其它具有类似结构的气管,比如说中空的器官,像骨髓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