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与传承:木拱廊桥在福建
2023-06-09 10:30 人气:
在6月10日中国第18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到来之际,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黄春财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希望有生之年能有更多机会建造木拱廊桥。
木拱廊桥亦称“虹桥”,不要寸钉片铁,只凭椽靠椽、桁嵌桁,衔接严密,结构稳固,以“河上架桥,桥上建廊,以廊护桥,桥廊一体”的古老独特桥梁样式,被誉为世界桥梁史上的“活化石”。2009年10月,以闽浙为代表的“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急需保护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目前,中国保存的木拱廊桥仅约110座,主要分布在福建、浙江两省交界处。在福建省宁德市屏南县山间,一座座木拱廊桥横跨溪流两岸,连接起郁郁葱葱的林海与古朴的村落,成为当地特有的一道美丽景致。
年逾八旬的黄春财,就出生于屏南县的一个造桥世家,祖父黄金书是清末著名的廊桥工匠。但是,直到2003年1月国家文物局来到屏南调研宁德市木拱桥相关课题,当时已是67岁的黄春财老人才又重操旧业,有了造桥的机会。
“差点失传啦,幸好有一箱图纸。”黄春财说,廊桥技艺一直是口口相传,他学会图纸设计,才将廊桥建造相关资料用图纸保存下来,让传承“具现”。
为进一步传承造桥技艺,黄春财组建了一支约20人的廊桥营造队伍,赴北京录制《中国手艺》纪录片、去台湾参加“非遗”展。这个造桥世家还成立黄氏家族木拱桥技艺传习所,培养了10余名手艺人。
“不想让祖辈留下的技艺在这个时代消失了,希望能永远地传承下去。”现年39岁的黄闽辉,在父亲黄春财带领下,已从事木拱廊桥建造18年。从“无桥可造”到传承有序,参与建造和修复10余座木拱廊桥的黄闽辉感慨道,看着亲手搭建、修复的“山间彩虹”,成就感油然而生。
宁德市现有存世几十年甚至数百年的木拱廊桥52座,是中国保存木拱廊桥最多的地级市,其数量之多、规模之大、工艺之精,保存之完整且延续之久,实属罕见。宁德市博物馆副馆长欧东海说,对木拱廊桥及其文化进行保护和传承,令其历史遗存、人文景观和生态环境不受破坏,让这一古老技艺和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活力。
近年来,宁德市新建木拱廊桥20座,通过实践授徒传技,不断完善老中青梯队人才建设,代表性传承人从6名增至23名;通过开展“司法+保险+服务”文物保护模式、配备安全防护设施、实施文物预防性保护监测和数字化保护、开展木拱廊桥保护立法等形式,加强廊桥文化遗产保护力度。
“申遗”,是保护廊桥遗产、弘扬廊桥文化的重要途径。2012年,闽浙22座木拱廊桥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闽浙两省七县通过共同编制“申遗”行动计划,制定闽浙木拱廊桥保护规划,完善廊桥消防安全制度,建立“桥长制”,实施“一桥一码”保护等,持续推动木拱廊桥联合“申遗”和保护。
在政府和民间双向推动下,木拱廊桥的传承态势有所扭转。福建省文物局副局长谢平表示,“申遗”是一场马拉松,需要七县联盟成员加强区域沟通、凝聚共识,激发民众“申遗”积极性,推进文化遗产保护,让廊桥走出大山、走遍全国、走向世界。